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 内容页

《壮士缚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时间:2023-07-30 15:17:30      来源:互联网
分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壮士缚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这11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壮士缚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相关的文章。

篇1:《壮士缚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壮士缚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资料图)

壮士缚虎

(清)沈起凤《谐铎》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①时令猎户捕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

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反。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昔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益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耽耽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材者宜知,用材者益宜知矣。

注释:①邑宰:某一邑的长官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日徒步入山 日:每天 B.而以小虎生擒而反 反:“反”通“返”,返回

C.众皆辟易 辟:开辟 D.用材者益宜知矣 益:更加

资*源%库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B.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C.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D.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10、下列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焦奇异常勇猛,曾经举起一座石鼎,飞跃到大雄宝殿的左边的屋脊上。

B.焦奇为人低调,当富人宴请他时,他格外谦虚。

C.焦奇无法捉到猫是因为他太小瞧猫,捕捉时很急躁。

D.焦奇的故事对怀有绝技的人和任用人材的`人都有启迪。

11、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

答案:

8、C“辟”通“避”,躲避

9、B

10、D

11、能捉住老虎却不能捉住猫,难道真是遇到大敌勇敢遇到小敌怯懦吗,也是分量不相当罢了。

译文:

沂州山势险峻,所以多有猛虎,县令经常命令猎户捉捕它。往往反而被虎所吃。有一个名叫焦奇的,陕西人,投靠亲戚没有遇到,流浪暂时居住在沂州。焦奇一向神勇无比,他夹着千佛寺前面的石鼎,飞腾跳到大雄殿左脊,所以称他为焦石鼎。焦奇知道沂州山岭多有虎,每天步行进入大山,遇到老虎总是徒手搏斗杀死它,背着老虎回家,像这样是经常事。

一天焦奇进山,遇到两只老虎带着一只小虎。焦奇性起,连着杀死两只虎,左右肩各背负一只大虎,并且把小虎活捉然后返回。众人都躲的远远的,而焦奇却谈笑自若。有一个富人,钦佩他的勇敢,设j款待他。焦奇在座位上,自己讲述他平时捉虎的情形,听的人都变了脸色。而焦奇更加夸大其词,嘴里大讲特讲手上指指画画,洋洋得意。突然一只猫,登上筵席抓食物,腥汁淋漓满座上,焦奇以为是主人的猫,听任它大嚼而去。主人说:“邻家孽畜,竟然如此讨厌!”不一会儿,猫又来了。焦奇急忙起身出拳打它,座上的菜肴全都倒碎了,而猫已跳趴在窗户角落。焦奇大怒,又追打它,窗棂全裂了,猫一跃登上屋角,目视眈眈看着焦。焦更加生气,伸开胳膊拿出擒拿的动作,而猫嗥的一声,摇着尾巴迈着慢步,跳过邻居家墙而离去,焦奇无计可施,面对着墙呆呆望着罢了。主人拍手大笑,焦非常惭愧地走了。

能捉住老虎却不能捉住猫,难道真是遇到大敌勇敢遇到小敌怯懦吗,也是分量不相当罢了。装牛之鼎,不能用来烹小鱼,千斤之弩,不能用来射鼷鼠。怀材的人应该知道,用材的人更加应该知道了。

篇2:壮士缚虎文言文阅读答案

壮士缚虎文言文阅读答案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①时令猎户捕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

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反。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昔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益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耽耽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材者宜知,用材者益宜知矣。

注释:①邑宰:某一邑的长官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日徒步入山 日:每天 B.而以小虎生擒而反 反:“反”通“返”,返回

C.众皆辟易 辟:开辟 D.用材者益宜知矣 益:更加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B.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C.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D.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3、下列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焦奇异常勇猛,曾经举起一座石鼎,飞跃到大雄宝殿的左边的屋脊上。

B.焦奇为人低调,当富人宴请他时,他格外谦虚。

C.焦奇无法捉到猫是因为他太小瞧猫,捕捉时很急躁。

D.焦奇的故事对怀有绝技的人和任用人材的人都有启迪。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

答案:

1、C

2、B

3、D

4、能捉住老虎却不能捉住猫,难道真是遇到大敌勇敢遇到小敌怯懦吗,也是分量不相当罢了。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来作答。

正面情绪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

反面情绪有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从字里行间中就可看出作者是什么样的情感,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委婉含蓄,要联系生活细细品读。

如何联系问题去阅读

阅读全文之后就要开始进入做题阶段了,初中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能在短文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倒读法”,因为这种方式阅读节省了很多阅读的时间,并且,倒读可以直接的去理解题目和文章中叙事的人物、或者地点,可以一目了然。

同时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在文章中做标记,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把有用的地方,或者某一句有用的句子给划出来,对于存在疑问的句子也可以做一下重点标记。可以有效的帮助到在答题中解决问题。

篇3:《杀虎救驾》阅读答案附译文

《杀虎救驾》阅读答案附译文

开泰五年秋,大猎,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左右辟易,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上命卫士追射,昭衮大呼止之。虎虽轶山,昭衮终不堕地。伺便,拔佩刀杀之。辇至上前,慰劳良久。

(注释:跸:帝王的车驾。辟易:惊退。轶:逃。辇:帝王所乘之车。)

1.解释加方框词语。(2分)

虎骇且逸( ) 伺便,拔佩刀杀之( )

2.在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划上/,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B.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C.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D.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

4.从文中找出描写陈昭衮杀虎过程的动词,并对陈昭衮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能看出来。(3分)

参考答案:

1.逃跑 等候

2.C 3.陈昭衮丢开自己的马,抓住老虎的两只耳朵骑到虎背上,老虎大为惊骇,将要逃跑。

4.捉 骑 呼 伺 拔 杀;勇敢机智;。

参考译文:

开泰五年秋天,大规模围猎。圣宗皇帝用弓箭射击老虎,以为马跑得太快,圣宗手中的弓箭还没来得及发射,老虎被激怒了,便奋起反抗,眼看就要冲撞皇帝的车架了,皇帝身旁的人吓得连忙躲避。陈昭衮丢开自己骑的马,抓住老虎的两只耳朵骑到了虎背上。老虎大为惊骇,逃跑了。皇上命令卫兵追赶并射击老虎,陈昭衮在虎背上大声呼喊,制止追射。老虎虽然逃到了山里,但陈昭衮始终没从老虎身上摔落下来。瞅了个机会,他就拔出佩刀杀死了老虎。皇帝的车驾赶到了眼前,皇帝对陈昭衮慰问了很长时间。

篇4:《名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名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北齐〕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①,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②,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③,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④,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⑤;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⑥,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⑦,非所以得名也。

(选自《颜氏家训·名实》)

【注释】

① 德艺:德行与才能。周厚:丰厚。

② 姝丽:美丽。

③ 令名:这里指美好的声誉。

④ 体道:躬行正道。合德:合乎道德。

⑤ 非所以……也:不是用来做……的。

⑥ 荣观(ɡuān):犹荣名,荣誉。

⑦ 干(ɡān):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如干禄。

【译文】

名誉对于实际来说,就如同容貌对于镜中之像。(如果)德行与才能丰厚,那么声誉一定好;(如果)容貌和神色美丽,那么镜中之像一定美丽。现在不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却要在世上求得好名声的人,(就)如同相貌非常丑陋(的人)却要求在镜子中有美丽的容貌。贤良有才能的人不慕声誉,一般人树立名声,才德差的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不慕声誉的人,躬行正道,合乎美德,享有鬼神的保佑(而有名),并非是真的追求声誉;树立名声的人,修养品德,行为谨慎,担心好的名声不显著,并非是真的退让名誉;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的人,外表忠厚,内心狡诈,追求表面华美的虚名,并非是真的获得美名。

【演练】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 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窃名者,厚貌深奸 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

A.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不同

B.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也相同

C.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相同

D.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也不同

2.与“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的.“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非死则徙耳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对加点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善,美好)

B.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道,事理,规律)

C.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让,责备,责怪)

D.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干,动词,求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5.结合上文,联系生活,请谈谈你对“名”与“实”的认识。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1.D(深厚;忠厚。面容,容貌;外表)

2.A(连词,表承接关系,就,那么。B.连词,表不相容选择关系,就是;C.语气副词,才,就;D.连词,转折关系,却)

3.C(让,辞让,谦让)

4.见译文。

5.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追求好的名声,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求名的人应在自身的品德修养上下工夫,做到名副其实,而不应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窃取名声。如今,中国“名人”满天飞,有人求助于金钱,有人求助于吹捧……如此虚名,求之何用?(言之成理即可)

篇5:《杀虎救驾》的阅读答案附译文

《杀虎救驾》的阅读答案附译文

杀虎救驾

开泰五年秋,大猎,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左右辟易,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上命卫士追射,昭衮大呼止之。虎虽轶山,昭衮终不堕地。伺便,拔佩刀杀之。辇至上前,慰劳良久。

(注释:跸:帝王的车驾。辟易:惊退。轶:逃。辇:帝王所乘之车。)

1.解释加方框词语。(2分)

虎骇且逸( ) 伺便,拔佩刀杀之( )

2.在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划上“/”,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B.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C.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D.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

4.从文中找出描写陈昭衮“杀虎”过程的动词,并对陈昭衮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能看出来。(3分)

参考答案:

1.逃跑 等候

2.C 3.陈昭衮丢开自己的马,抓住老虎的两只耳朵骑到虎背上,老虎大为惊骇,将要逃跑。

4.捉 骑 呼 伺 拔 杀;勇敢机智,……

参考译文:

开泰五年秋天,大规模围猎。圣宗皇帝用弓箭射击老虎,以为马跑得太快,圣宗手中的"弓箭还没来得及发射,老虎被激怒了,便奋起反抗,眼看就要冲撞皇帝的车架了,皇帝身旁的人吓得连忙躲避。陈昭衮丢开自己骑的马,抓住老虎的两只耳朵骑到了虎背上。老虎大为惊骇,逃跑了。皇上命令卫兵追赶并射击老虎,陈昭衮在虎背上大声呼喊,制止追射。老虎虽然逃到了山里,但陈昭衮始终没从老虎身上摔落下来。瞅了个机会,他就拔出佩刀杀死了老虎。皇帝的车驾赶到了眼前,皇帝对陈昭衮慰问了很长时间。

篇6:《壮夫缚虎》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壮夫缚虎》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壮夫缚虎》,完成1~5题。

壮夫缚虎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日:“邻家孽猫,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宜知也。(选自清.沈起凤《谐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亲不值 值:遇到。

B.遇虎辄手格毙之 格:击打

C.众皆辟易辟 易:指责说他不应该。

D.函牛之鼎函:盛、容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富家某,钦其勇/自述其平生缚虎状

B.往往反为所噬/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邑宰时令猎户扑之/设筵款之

D.流寓于沂/焦于座上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焦奇身手敏捷的一组是( )

①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

②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③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

④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

⑤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

⑥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前文极写其缚虎的能耐,后文又极写其扑猫的无奈,前后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和对比。

B.这则寓言简短精练,作者非常善于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和言论,进行人物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C.这则寓言是说,人和物都各有长处和短处,用人和用物都要扬长避短;每个人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自恃才能,鲁莽行事。

D.焦奇力大无比,可他就是无法抓住一只猫,这真是大的敌人勇敢,小的敌人怯懦。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才者宜知,用才者宜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1)县官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

(2)能捉老虎,却连一只猫都捉不到,难道真是面对大敌就勇敢,面对小敌就胆怯吗?

(3)怀才者应该知道这个道理,用才者更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篇7: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后)徙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潞州,折冤狱。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 兼判吏部流内铨①。选补科格②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③。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曰:“尽矣。”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改知审官院,其裁制如判铨时。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以诘契丹阴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衍曰:“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来归,”乃还三嘏。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庆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④。卒,年八十。谥正献。自作遗疏,其略曰:“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富而轻财用,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语不及私。

(选自《宋史》)

[注]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②科格:规章。③赇(qiú):贿赂。④致仕:官员退休。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笃:重视,专注

B.后徙知凤翔府。                  知:主持、管理

C.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            函:用盒子装

D.铨事悉自予夺                      悉:熟悉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杜衍忠心辅国、凛然有大臣气概的一组是(   )

①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②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③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

④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

⑤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

⑥自作遗疏语不及私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衍受命巡察河东路狱讼,他巡视潞州,平反冤案,后来又为石州官员高继升辩诬,深得章献太后赏识。

B.杜衍在兼任吏部事务时,认真研读把握了官吏任命的各项条例,任免之事都自己裁决,断了诸吏徇私舞弊的路子。

C.杜衍与范仲淹为出兵黄河之事有争执,仲淹攻击杜衍,言辞激烈。因为范仲淹和父亲一起侍奉过杜衍,所以杜衍也不恼恨。

D. 杜衍认为治国当以诚信为本。当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投宋,诸大臣建议优厚的接纳他时,杜衍力排众议,终遣返三嘏。

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

译文:

⑵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

译文:

参考答案:

8.D    9.D    10.C

11.(1)章献太后派使者安抚淮南,使者回来后还未来得及汇报,章献太后就先问杜衍怎么样,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报告给了太后。

(2)他为自身谋划尚且如此,还值得和此人谋划国家大事吗!接纳他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把他送回契丹。

【参考译文】

杜衍,字叫世昌,是越州山阴人。杜衍从小刻苦磨砺品行节操,尤其重视学习。被选拔为进士甲科,任平遥县县令,皇上下诏举荐良吏,被提拔为乾州知府。(后来)调任凤翔知府。在(他)被免去知府返回京城时,(凤翔、乾州)二府的百姓沿途迎候,说:“为什么夺去我们的好太守?”(后朝廷派杜衍)到河东路巡察刑狱,在巡行考察潞州时,判断冤案。高继升任石州知府,有人告发继升串通蕃族图谋叛乱,(高继升)被捕关在狱中,长时间不能定案。杜衍搞清楚高继升是受人诬陷,(为之纠正,并)把诬告者关押抵罪。宁化驻军将领审讯逼供,定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审察后予以改正。章献太后派使者安抚淮南,使者回来后还未来得及汇报,章献太后就先问杜衍怎么样,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报告给了太后,章献太后感叹道:“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我早就知道了。”

杜衍从政谨慎细密,不用严厉的"刑法督促属下,而下属、百姓还是敬畏他的清廉整肃。(后来杜衍)兼管吏部选授官职。(原先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繁杂冗长,主管官员不能尽阅,分管的下级官吏借机索要贿赂。杜衍上任之后,就让下属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问下属:“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了吗?”属下回答说:“全部呈送上来了。” 杜衍下功夫全部读完,全部掌握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定。第二天,(杜衍)命令下属不必升堂,只在各自分管的部门听候命令,官吏任免的事情都由他自己裁决,从此吏部下属办事的官员再也无法徇私舞弊、卖官自肥。几个月后,杜衍的名声震动京城。(后来杜衍)调任到审官院,管理的办法和在吏部时一样。

契丹与元昊在黄河以北交战,参知政事范仲淹安抚河东,打算带兵防御。杜衍说:“二国刚刚交战,(敌方自顾不暇,)势必不会来侵犯我,我们不可随便出兵。”范仲淹在皇帝面前力争,诋毁(指责)杜衍,言辞很激烈。范仲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奉杜衍,杜衍并不因此记恨。契丹皇帝的女婿刘三嘏因逃避罪责来归顺(大宋),辅政大臣主张好好地招待收留他,借以了解契丹的内幕。谏官欧阳修也主张收留三嘏,皇帝就此征求杜衍的意见。杜衍说:“中国与邻国交往以诚信为根本,如果我们自己违背誓约,招降纳叛,那样我们就要背负理亏的责任。况且刘三嘏作为契丹皇帝的女婿,却逃离契丹来投归(大宋),他为自身谋划尚且如此,还值得和此人谋划国家大事吗!接纳他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把他送回(契丹)。” (皇帝最终听从了杜衍的意见,)把刘三嘏送回到契丹。< />杜衍喜好引荐贤士,而阻止投机钻营的小人,小人大都不喜欢他。庆历七年,杜衍刚七十岁,上表请求退休,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八十岁时去世。 去世前自立遗嘱,大体意思是:“不要因为长时间天下太平就忽视边防,不要因为国库充裕就挥霍浪费,应该早立储君,以安定人心。” 遗嘱(一点)不涉及自家私事。< />

篇8:《新唐书》文言文阅读练习附译文

《新唐书》文言文阅读练习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仁本高其才 高:推崇

B.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C.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股肱:辅佐

D.管、晏暴君之过 暴:残暴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周乃去,客密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周为条二十余事 为击破沛公军

C.帝尝以飞白书赐周 但以刘日薄西山

D.管、晏暴君之过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赵仁本很赏识他,给他准备行装,让他进关。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常何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比不过他。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11.D(显露)

12.B(A“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以”,介词,用;连词,表因果。D“之”,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C (①是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

14.C(岑文本认为他与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一样)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他的话,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篇9:《二柄》阅读练习附答案

《二柄》阅读练习附答案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故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此简公失德而田常用之也,故简公见弑。子罕谓宋君曰:“夫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者,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于是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故宋君见劫。田常徒用德而简公弑,子罕徒用刑而宋君劫。故今世为人臣者兼刑德而用之,则是世主之危甚于简公、宋君也。故劫杀拥蔽之主,兼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

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候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节选自《韩非子·二柄》,有删减)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 释:放弃,丢掉

B.田常徒用德而简公弑 徒:白白地

C.专以其事责其功 责:责求

D.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 劫:胁迫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明君的制臣之道的一组是(3分)

①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 ②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 ③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⑤越官则死,不当则罪⑥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常向君主请求爵禄而赐给群臣,对下用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把粮食施舍给百姓,结果齐简公失去了奖赏大权。

B.国家的恩威赏罚不可授之以人。君主一旦失去刑赏大权而由臣下执掌,轻则被蒙蔽,重则导致国家危亡。

C.昭侯同时处罚了掌衣官和掌帽官。他处罚掌衣官,是认为掌衣官失职;他处罚掌帽官,是认为掌帽官越权。

D.竖刁、易牙、子之能表面上投齐桓公所好,暗地里欺君篡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君主齐桓公的爱好和欲望。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3分)

(2)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3分)

(3)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宋人有沽酒者,为器甚清洁,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沽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选自《晏子春秋》)

9、B(徒:仅仅,只是)

10、C(①句是奸臣的.做法。②是子罕的权术⑥是君主的欲望外露后的后果。)

11、D(“子之投齐桓公所好”错,子之蒙骗的是燕王子哙。)。

12、(1)(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近侍说:“盖衣服的是谁?”(“觉” “说”“左右”各1分)

(2)(韩昭侯)不是不讨厌寒冷,而是认为越权的危害比寒冷厉害。(“恶” “侵官” “甚于寒” 各1分。)

(3)所以子之假托贤名来篡夺君位,竖刁、易牙借着君主的欲望来侵害他们的君主。(夺、因、侵各1分)

13、宋人有沽酒者,为器甚清洁,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沽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收拾的酒器很清洁,卖酒的标识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放酸了也卖不出去。(宋人)去问乡里的一个人是什么缘故。乡里人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别人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放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啊。”

篇10:《落叶》阅读练习附答案

《落叶》阅读练习附答案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作者看落叶,得到了什么启示?请从文中找出答案。(3分)

2.揣摩文中画线的语句,简要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3分)

3.古人经常会“见落叶而知秋”,那表现的是古人什么样的感思?本文作者见到落叶后的感思与古人有什么区别?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4.你认为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5.生活中有许多人或事物和落叶具有着同样的精神,请你试举几例,并简述你对他们评价。(3分)

【答案】

1.“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动静结合,从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写出了春天桐叶的美好形象。

3.古人的感思基调是感伤;作者的感思是积极进取的。

4.例:托物寓意。作者借落叶这一具体事物,通过描写它的精神抒发了自己的感悟。

5.略。

篇11:《赤壁》阅读练习附答案

《赤壁》阅读练习附答案

【原文】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题】

1.(2011·贵州铜仁)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2011·贵州铜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2008·四川成都)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写法: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3.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语意相近即可)。

★ 《新唐书》文言文阅读练习附译文

★ 《背影》阅读练习附答案

★ 《读山》阅读练习附答案

★ 《毛遂自荐》阅读练习及译文

★ 《太湖碎锦》阅读练习附答案

★ 《母亲的来信》阅读练习附答案

★ 《怀念一种声音》阅读练习附答案

★ 窗前的母亲阅读练习附答案

★ 《三毛最美的话》阅读练习附答案

★ 《母亲的眼泪》阅读练习附答案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